您的位置: 首页 > 新闻中心

数控车床粗车与精加工衔接的工艺流程

发布日期:2025-05-23 14:19   浏览量:

以下是数控车床粗车与精加工衔接的工艺流程及技术要点,综合多篇工业实践指南总结而成:

一、?工序衔接基本原则?

?阶段性划分?

粗车以高效去除余量为主,精车以实现精度和表面质量为目标,需严格分阶段执行。

遵循「先粗后精」顺序,避免切削残余应力或变形影响最终精度。

?余量预留规范?

?径向余量?:粗车后X方向(直径)预留0.2-0.5mmZ方向预留0.05-0.1mm

?余量均匀性?:通过半精车过渡确保精车余量分布均匀,防止振刀或切削力突变。

二、?编程指令衔接方法?

?循环指令调用?

粗车使用G71G72循环,精车直接调用G70循环执行粗车定义的轮廓路径。

?切削参数优化?

参数

粗车设定

精车设定

作用

进给(F)

较大(0.2-0.3mm/r)

较小(0.05-0.1mm/r)

降低表面粗糙度

主轴转速(S)

中低转速

高转速(恒线速优先)

提升光洁度

刀具选择

高强度粗车刀

锋利精车刀

减少刀具磨损影响

 

三、?工艺衔接关键控制点?

?刀具与补偿管理?

换用精车刀具后需重新对刀,并激活刀尖半径补偿(G41/G42)修正轮廓误差;

检查刀补值输入是否正确,避免过切或欠切。

?装夹稳定性?

粗车后需清理切屑并重新夹紧工件,防止精车时因振动导致尺寸波动;

夹持力需适度,避免工件变形。

?检测与调整?

粗车后测量关键尺寸,根据实测值调整精车程序中的坐标偏移量;

使用千分表校验工件圆跳动,确保基准面符合精车要求。

四、?异常问题处理?

异常现象

可能原因

解决方案

精车表面有振纹

余量不均或刀具悬伸长

增加半精车工序,缩短刀杆伸出量

尺寸超差

热变形或刀具磨损

粗车后冷却工件,更换精车刀片

轮廓接刀痕明显

程序未连续切削

优化精车路径,避免中途退刀

五、?复合加工场景扩展?

对特殊材料或结构(如薄壁件),可采用粗车→热处理去应力→半精车→精车的多级衔接流程。若需更高精度,精车后还可衔接磨削或抛光工序


在线咨询 联系方式 二维码

服务热线

18593135888

扫一扫,关注我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