服务热线
18593135888
?降低主轴转速?
针对细长轴或薄壁件,主轴转速过高易引发共振,建议降低转速至合理区间(如不锈钢加工可降至500-800rpm)
硬质材料(如钛合金)需结合刀具耐磨性调整,避免因切削热积累加剧振动
?转速与进给量匹配?
避免“高转速+低进给”组合,该模式易诱发低频振动,建议通过公式 转速×螺距=恒定值 保持切削力稳定
?适当提高进给速度?
进给量过低会导致刀具与工件接触时间延长,摩擦振动加剧,建议提升至刀具推荐值的80%-120%范围
窄槽加工时,进给量需与主轴转速协同调整(如S1200时进给不超过F100)
?分层递进策略?
大螺距螺纹或深槽加工采用分层切削,每层进给量递减(如首层0.3mm,后续逐层减少0.05mm)
?单次切深限制?
粗加工切深不超过刀具直径的1/2,精加工控制在0.1-0.3mm(硬质合金刀具)
深腔铣削时,采用插铣法并限制切深为刀杆直径的1/3以内
?变切深切削路径?
使用恒啮合刀具路径(如摆线铣削)替代传统路径,降低局部切削力突变
?切削力平衡原则?
主偏角选择:小主偏角(45°以下)增加轴向力,适用于长悬伸刀具;大主偏角(75°以上)降低径向力,适合薄壁件
刀尖圆弧半径与进给量匹配:半径越大,进给量需相应降低(如R0.4刀具进给建议≤0.15mm/rev)
00001.
?切削液与参数联动?
高压冷却时可将切削速度提升15%-20%,同时减少振动能量传递
?参数调整优先级建议?:
优先降低切深或分层切削 → 2. 调整进给量与转速匹配 → 3. 优化刀具几何参数 → 4. 引入辅助工艺(如冷却强化)
?风险提示?:切削参数调整需同步验证刀具磨损状态,避免因刃口钝化导致参数失效
通过系统性参数优化,可降低切削振动幅度达30%-50%,同时兼顾加工效率与表面质量